怎样去拍摄一个专题摄影

发布人:白手传媒2022-03-24浏览量:963

首先要明确功能设计

—— 提炼主题:明确一个塔钟还是一只秒表

其次要依照功能要求制造好每个零件

—— 拍摄好每张照片

最后还要精心地这些零件安装、调试

—— 图片编辑,让它能够良好运转

最终把它交给用户

—— 传达信息

1,定义:

专题摄影是通过多幅照片

来集中地阐述一个主题,

从而能够比较全面地、概括地、

深入地反映出事物发展进程和结果,

能够细致、深刻地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

是和被摄对象在一起亲身体验、相互信任、

进行的真实、准确、严格、系统观察的结果

最终的摄影作品只不过是这个过程的副产品

通常至少由20张以上的照片组成,

拍摄时间由数天到数年不等,

最终留存一个对该类事

具备标本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影像文本。

2,取材:

那就是仅靠题材本身已经难以吸引读者,真正吸引读者的在于视觉背后──作品只有达到了文化现象、社会问题的层面,有人文价值和普世精神,才会取得共鸣。

好的摄影题材还应具备社会价值、

人文价值和学术价值,

三种价值当然是可以叠加的,

一组作品的价值越丰富、

越有层次,就越可能成功。

要点:

1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,

而不是别人觉得有意义的话题。

2、从自己的切身生活经验入手,

尽可能的在自己生活经验范畴之内,

在自己日常生活及工作的空间范围内选择拍摄的主题。

3、选择能够展开一定影像规模的话题

4、不要排斥在题材上与他人重复,

重要的是建立一个视角与独特的影像阐释。

3,剖析三种价值:

一个专题摄影有否成功的潜质,

大致决定于它是否具有以下价值。

社会价值

摄影史学家博蒙特·纽豪尔说过:

纪实摄影“是以社会学目的为目的的手段”。

所以,真正优秀的摄影工程,

一定是有益于社会发展的。

刘易斯·海因的童工系列,

解海龙的《希望工程》,就是很典型的例子。

《纺织女童工》

图·路易斯·海因

希望工程《大眼睛》

图·解海龙

人文价值

它决定着你的照片是否能超越时空进入历史,

超越个体打动大众。比方说焦波的《俺爹俺娘》,

反映的是一种普遍的情感,感动的是一个社会。

《俺爹俺娘》系列

图·焦波

学术价值

一组照片是否具有学术价值,

要看它对事物的反映是否具有完好性、

系统性和充分性。

对于那些文献性的摄影工程而言,

这种价值尤其重要。

比方说李玉祥的《老房子》,

还有上文提到的赵健民的《淄博民居》。

《老房子》系列之一

图·李玉祥

上述三种价值当然是可以叠加的,

一组摄影系列的价值越丰富,

越有层次,就越可能成功。

4,拍摄:

完成了选材,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确定主题和切入点。

成功的摄影专题都是一样的:

那就是在一个主题下不遗余力地采集影像,

以此作为主题的论据。

主题的切入点则一定要小,要具体。

按武侠小说的说法就是“攻其一点不及其余”。

美国有一位摄影教育家就说:

当你把一个城市作为拍摄对象时,

你可能就失败了;当你把一个街区作为拍摄对象时,

你成功的机会增加了;

当你把一户人家作为拍摄对象,成功的机会很大,

而把其中的一个人作为拍摄对象时,你肯定成功。

一些专家甚至告诫各人,

切入点的选择应该坚持“四化”原则:

故事化、具体化、人物化、戏剧化

(这当然也包括相应的文字)。

也就是说,照片是对故事或人物的反映,

而这个故事的情节或细节、人的行为和神态,

必须具体并有引人入胜的素质。

尤金·史密斯的《水俣》,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
《水俣》之一

图·尤金·史密斯

进入到拍摄阶段。先别忙着拿相机,

拍摄阶段的第一个任务是“做功课”、列“愿望清单”。

美国摄影家尤金·史密斯

就十分重视拍摄的前期准备工作:

为了拍摄助产护士,

他先去修了助产的课程,并拿到了护士证书。

拍摄《梦街匹兹堡》,他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做调查,

阅读这个城市的地理、历史书籍。

因此他会说:“我照片的秘密在于实际体验之前,

我已经拥有理解事物如何运作的能力”。

在网络时代,可获得的资料更为丰富,

方法更加便捷,但翔实的案头工作和调查,

研究话题、理清拍摄思路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步骤。

这样做也可以最大程度上

避免专题摄影进程中常见的“拍摄十年,

离题万里”的尴尬。 

推荐模特